腊八粥样的考试丨严林杰Step1 263出分前考经

腊八粥样的考试丨严林杰Step1 263出分前考经

小编注:根据最新《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2.0)☚点击阅读,这篇考经rating为:5/5星考经。

评分细节:

根据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 ,考经应该具有出分前考经和出分后考经两部分。本文为出分前考经,出分后考经请见:


考完一周,尚处于suppression阶段,旸叔( @李旸 )已经早早得来催过我的考经,内心其实是拒绝的,颇有一种钦定 250+的即视感,由于被各种题库轮番蹂躏好几遍,早已不敢那么嚣张了。

曾,心高气傲,不知好歹,对自己夸下海口:“不上260,就不写考经。”

最后怕是会被狠狠打脸......

前辈们的考经我都看过,私以为已经写得非常完备,总有一篇适合你,还有非常成熟的路标系统3.0,是几乎适合所有人的路子,请务必好好跟着路标走,几乎所有的考经都会提到比对路标系统的checkpoint,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我的这篇考经也不过是陈述我所犯过的一些错误,以及对STEP1考试的一些见解,同时还有增加百歌医学的统计样本而已。

第零阶段:2016年1月到 2017年2月

研究了两天考经和路标系统3.0,终于能看懂常说的几本书名讲的到底是啥玩意儿了,当时甚至对kaplan qbank和UW都完全没概念。

作为零基础的我(五年制大三上学期),虽然在2015 年下半年有翻看过BRS pathology,但只看了几页,此书与我八字不合,压根儿没法看下去,遂放弃,建议备考全程放弃BRS pathology这本书。淘宝购得Robbins review of pathology,一穷二白的我决定跳过Review book,就这样霸王硬上弓!回过头来,也是佩服自己当时无知无畏的“傻气”。

当时题目还看不太懂,只能一边做题一边查单词,前两章 77.5% & 80%的正确率令人盲目乐观,随后的章节就一直在50%-65%区间徘徊,偶有70+%也有多次掉到40+% 的情况,低年级且零基础做题,需要付出比较大的时间成本,但是这是值得的

包括大三暑假和期末考期间的低效率作业,光是这本题库Robbins review of pathology就花了10个月。尽管耗时长,但如今回顾,对我自己来说是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步

Robbins review的有效冲击,给我带来的进步很大,举个最基本例子说吧。我从最初连WIKI怎么查都不知道,到后来几乎每题都要去wiki,把查到的资料里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记在这本题库上。我知道我这个人特立独行(这点从我校备考USMLE的人数上也可以看出来),所以记了很多我自己“喜欢”的知识点,本来这本题库里就有偏邪门的东西,再加上我这么一整,更是偏上加偏。

但是,这是有潜在好处的!

备考后期,一起讨论NBME或者其他题库上某些罕见的难偏怪题,都会对我非常诧异:“你从哪里听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只能暗自苦笑,没错,都是自己以前凭着兴趣,不经意之间瞎记记得“偶得之”。

从Robbins review一开始,我就开始对照着题目熟悉FA,一本Robbins review刷完,FA各个系统病理部分已经反反复复轮过很多遍,已是相当熟悉了。加上第零阶段查记的那些非主流偏门笔记,让我在以病理学为核心的知识广度上颇有自信。也正是这本入门题库,让我彻底喜欢上抽丝剥茧的鉴别诊断过程,以至于备考的从始至终,都让我不断去追求扩展了解各种疾病的各种常见不常见症状,对自己刻薄到只提供一个线索时就需要在数秒内想起所有能想到的可能疾病,想不起就立刻去翻书或者直接google。其实这和 @百歌医学 精讲中一直所强调的“辐射”是非常相似的。

总结一下Robbins review:非常棒的一本病理题库!

  • 缺点:对新手来说,起点高,会感觉题目难,是很大的挑战。
  • 优点:题干描述,症状又全又典型,完全可以视作入门教材,零基础下如果觉得心有余力不足,建议先看完 Pathoma 和其配套视频。
  • 注意点: 这本题库题目题目问法非常直接,不会跳,不会绕,风格与真实考试截然不同,不要期待实际考试题目也是这样的套路,当然因为路标系统后面会开始出现跳和绕的题,这套题目属于打基础练肌肉,不是练套路。

我自己对Robbins review处理上不足的点:耗时太长,加戏太多,不经济,犯不着,完全是一个人备考时提心吊胆稳中求稳的下下策。 建议后来的同学可以引以为戒,大胆刷题,高效率看答案,针对性查资料,别磨洋工。

刷完Robbins,立即就开始刷FA Q&A,这本题库相对较简单,正确率 60-70%,经常会有 70+,但这本书的题开始更多涉及其他学科了。如法炮制,继续不停得比对FA,并且在这期间看完了pathoma和视频课程,老爷子讲得非常棒,有醍醐灌顶之感,能把之前robbins阶段生硬记住的知识点转变为理解性记忆,建议尽早配合视频使用。

尽管有期末考来搞事情,在有了硬货Robbins Review的坚实基础下,还是两个月不到就结束了这本题库,剩下了最后综合性的7个block 当做日后练手材料。

再总结一下FA Q&A:

认真做完了Robbins review看FA Q&A,就是顺手的鸡肋了。建议同样顺序的同学,可以最快速度过过过,建议把最后7个block 剩下,可以刷完kaplan Qbank回头再解决,如此,效率会高很多,没时间也可放弃。

2017年2月,参加百歌医学的上海寒假精讲,一来是想看看和250+讲师前辈们的差距,二来是想听听传说中摧枯拉朽的口诀,三来就是为第一阶段铺路。

没想到凭着第零阶段的积累,听课居然完全没有障碍,当着一群名校生的面被旸叔称为“学霸”的体验五星好评!关于百歌的精讲,之前也有考经提到,人在头脑中会产生一个纠结的悖论:

- 没基础,直接去听课的,可以快速入门,会有不明觉厉之感,尤其是面对寒暑假班这种知识量。代价是,“把新知识全部内化成‘基础’”,还需要长消化时间;
- 有基础了,再去听课可以贯穿和加固记忆,能更加有效得摄入新知识点,可以与讲师有更多互动。代价是,入门到“有基础”是一条漫长的路;

去或者不去,具体什么时候去,全看个人如何取舍和纠结。现在再去回顾短短10天的寒假精讲,有带给我很多直接的知识上的进步吗?可能并没有。但,在这个过程中从诸多讲师和课件上,体会到的USMLE考试的思路方法和侧重点(也就是他们的“脑洞方向”),是我后续阶段很重要的基础

建议:总体而言,精讲课至少要去见见世面。最差情况下,也要把免费的试听课要去参与一下,避免闭门造车。尤其是身边考U氛围不浓厚的同学,百歌的精讲可以让新手更快融入真正考U的圈子。说几点印象深刻的:旸叔老司机讲课非常接 (huang)地(bao)气,飙起知识来车开得一点儿也不含糊。此外,很多口诀非常经典好用,比如让我拍案叫绝的“病康熙爱点红黄白绿柚子汁儿,还美甲......”简直是康熙听了想打人。

Checkpoint:实战和练习还是不同的,虽然是一场小小的模拟实战

寒假班结束几天后,模了kaplan diagnostic。3个block,居然是50题/block/h,措手不及!于是,每个block都剩下6-8题没做完(潇洒地全给点了A),正确率49%,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损害,说好的我是“学霸”呢......

启动第零阶段补救措施,看了几章robbins错题。一周后,重新考了一遍,却依然只有57%的正确率,立即咨询了公邮爸爸,回复说道:“第二次模考进步较大,具备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以开kaplan qbank,同时要好好精读review book”。

调整了几天心态,狼狈得准备进入第一阶段。 也正是这场给我留下了极大心理阴影的kaplan diagnostic,使我在后续checkpoint面对kaplan sim 1&2 的时候又是害怕又是谨慎,如今为了这篇考经,又特地回去重新感受了kaplan diagnostic!这一次,对题目的主观感受已截然不同,一点都不难,处理起来轻松顺手,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吐血建议:

- 对于和我一样,还是大三大四的医学生,只接触过Robbins review和FA Q&A,只对病理学有基础的同学,对第零阶段的关口应该尽量做到60%,如果做不到,请不要灰心丧气,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接触其余科目,脑中知识体系还完全没有建立,况且对于第零阶段关口的同学来说,diagnostic的题确实是偏难的,日后若有机会回顾,就会发现这不过是自己曾经翻越的众多山峰中的一个小山包而已。
- 对于第零阶段已经阅读过其他Review book的同学,尽管diagnostic的难度摆在那里,也请给自己拉高标准,超过路标的60%后,或者咨询公邮意见后再继续往下走。

趁着约的kaplan qbank还没有available这个空档,考了一下百歌医学寒假精讲配套的期中考,正确率91%。仔细读路标系统的建议,不要把精讲配套的期中期末考的正确率当做 checkpiont糊弄自己,不可以盲目乐观,务必慎重。

第一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

大四下见习,除了已经快要考step1的dan.潘,身边再无任何考U资源,做好了“就算是一个人,无论如何也要走到底”的思想准备后,人变得愈发得谨慎了。所以,这个阶段也走得很踏实。

分科做Kaplan Qbank,同时按顺序一本一本精读review book(书目请参考 @百歌医学 的书目推荐)。有着过去Robbins Review的“童子功”,病理学直接刷的题就行,因为病理学正确率稳定且理想,overall 83%。

还是对照着FA把review book或做题遇到的知识点,补充入电子版FA,不敢有半点含糊,一遇到不懂的题或者看到书上不懂的点,就查资料或者问 dan.潘,并且也逐渐实现了从wiki向 uptodate的过渡。

分科做题的效果很显著,非常明显得能感受到能力的飞跃。有的大佬一上来就是mixed,不建议没有系统看过复习用书的同学这么做,尽管分科做可能存在正确率统计伪高的弊端, 但是如果你已经能够鉴别出来这种伪高了,那分科的做法还是瑕不掩瑜的。

虽是分科做,但是按照科目题目数量的初始比例分配,每个科目我都会剩下相应的一部分题,为到后期mix用,同时也可作为第一阶段的补救手段。

2017年6月16号,结束恼人的考试月,开始休学回家全职备考。20来天把胚胎学、解剖学、行为医学这几个小科的题和复习用书结束,qbank恰好也剩400 题,决定先放一放。

7月中旬,犹豫中下决心模考Sim1,适应了分科做题,模考时mixed的题除了让人在思维转换上有一些不适应,难度上却是不难,78%的正确率让人松了口气,好歹是过了这个坎儿。

总结 kaplan Qbank:题目与考试风格仍旧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

  • 考点的侧重点:实际考试的问题,是百无禁忌的!啥都有可能考,无边界无范围,更无法预计。kaplan体现的重点与实际考试相比,更限定。
  • 问题的问法:kaplan题目问法还是比较直接,实际考试会有很多拐弯,有需要跳好几步的问题
  • 题干的长度:kaplan题干均较短,实际考试中题干有时候跟读短篇小说似的
  • 描述症状的模糊程度:kaplan题目的症状描述几乎都很明确,实际考试中题干会千方百计模糊诊断证据,buzzword也不常见,并且越来越少见!

所以,Kaplan可以认为就是Robbins Review的升级版,因为可以更像考试状态的练习了。

我的不足点:做题大手大脚,一旦刷出较高的正确率就开始发浪,没有要养成好的做题习惯的意识,导致在UW和NBME吃很多亏。直到最后第三阶段,我才意识到这些潜在的问题。五点建议:

  • 态度上要端正。不管kaplan题目质量怎么样,请认真虔诚对待每一道问题。“坊间传闻”级的哪个题库质量怎么样之类的话,听听就好,别往心里去。在练习的时候用“偏”、“质量不好”等作为理由,放过的任何一道题,你永远不知道,这一次的轻蔑态度在以后会被打多少次脸!
  • 手下要勤快。题目的explanation需要深入理解掌握。不懂就查,主动查,随手查,立刻查,别积累问题,多用uptodate查,从kaplan阶段就要有意识得去用uptodate,越早用越好。不要计较查资料的时间成本,Practice Makes Perfect,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可以一上来就想着依赖其他水平高的同学,想不明白又实在查不出来再和其他同学讨论。
  • 养成好的做题方法&习惯。什么是好的做题方法?提供一条我在备考最后两个月给自己定的标准供参考。首先不管每个block正确率是多少,然后统计出错的题目中可避免错误,如果小于所有错题的1/4, 那么这个做题方法可以称为较为成功的做题方法,如果可避免的错误太多,不要傻傻得往下走,不要期待这是“自限性疾病”,坑不填只会越来越大,要停下来仔细分析原因,仔细回忆做这个block时还有那些细节可以改善,尽量早期发掘潜在问题,会在 NBME 模考甚 至 UW 阶段感受到神奇的效果!因为做题方法因人而异,所以这点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什么叫可避免错误?也简单下了一个定义:除了知识点完全不会导致出错以外的任何错误。 其实这里在路标系统中,已经有文章说过如何做了《USMLE题库练习时,用“标注题目”提高正确率的技巧》。此外,本身USMLE考试里面的医疗质量安全提高的这套错误分类概念也可以运用上来,学语致用吗。
百歌医学精讲中,医疗质量安全提高的错误分类与解决方式课件截屏
  • 尤其要注意小科目的积累,最后拖后腿的短板往往是考查范围宽,难度大,题库题目数量却少,Review book的coverage极低的小科目,比如解剖学、胚胎学、行为医学,这些小科目的题目比其余科目更加珍贵,要好好珍惜,要多多google,多去搜索youtube上的教学视频!
  • 前面走扎实稳当,会发现Kaplan sim1不难。建议给自己提高标准,个人感觉路标系统第一阶段checkpoint正确率统计数据过低!我认为过了75%才可以稍微松口气,如果只是擦边勉强通过的同学,请慎重往下走,还是那句话:早期没有填的坑,越往后越不容易填上!


第二阶段:2017年7月中下旬

这阶段,过得很快,记录具体日期的小纸条儿已经找寻不到,大约在8-10天区间就完成了。按照公邮的建议,简单看完sim1错题答案,刷完Ethic case 100,按照模考反馈情况,又回炉了胚胎学、心血管系统和盆腔解剖,把剩下的10个block mix了两天5个 block 结束了qbank, overall:74%。最后还把kaplan qbank的错题mix了每天刷4-6个block。

麻利儿完成上述任务后,7 月下旬,模考 kaplan sim2,结果 83%正确率,顺利过了第二阶 段关口。

建议:前面基础打牢的情况下,第二阶段会非常顺利地一气呵成。但是,能为这个“基本是打扫战场”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路标系统阶段,应该就是告诉大家千万不能急躁,更不能忽视。该查资料还得查资料,该回炉多少书目就乖乖回炉多少书目。此外路标的关口个人还是认为过低了......80%左右才稍微有底气能hold住UW的难度。


第三阶段:2017年8月-2018年1月

似乎已经预料,到自己的最后阶段不会那么顺利,于是开了半年的UW题库。

UW与kaplan qbank比起来,就显得更加USMLE了。无论出题风格还是题干长度,都最接近真题的一份题库,考察的都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那些非常容易忽略或者混淆的detail,每一题的解释都非常棒。有时,一个block的解析就足够研究一整天,其重要性此处无需再强调。

UW进度到20%时,我的正确率仍不稳定,虽然也有过几次85%和87%,但总是在70%-82%区 间晃,偶尔还能掉到70%以下,最差的有一次62%,让人心情起起伏伏。而且UW早期一直 上不了90%,着实让人着急。

咨询百歌医学公邮后,决定放缓速度,沉下心一边一字一句精读纸质版FA,一边继续做UW,在此期间也把Goljian给精读了一遍(其实部分章节在qbank 期间已经看过)。

此时,看FA变成了一件很辛苦的事儿,这是过早使用FA的一个坑。除了要把以前电子版FA里积累的笔记,重新鉴别之后移入纸质版,同时还有高密度高强度的新知识点,很容易会有无助和疲劳感。

2017年10月5日,模考了NBME19 248(错 15),感觉很失败,非常可惜,错了很多那种“我怎么可能会做错?!”的题。

题库过40%后,正确率逐渐开始稳定起来,于80%-90%区间,也常有90+了,进度也开始加快,然而不管某个block正确率为多少,错题中会的题(理论上可以避免)与不会的题(错了也没有办法),常常能达到为1:1的可怕比例。这问题虽然在第一阶段就已经存在了,但早期阶段没有重视,甚至在UW前期,也一直归咎于为“水平不够、知识点不熟悉、题太偏了、我太累了...... ”如此云云。

在UW中后期,此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后,才开始认真分析原因,试图解决,不过自己都能感觉到已经太晚了,长期训练中定型的思维模式是最难转变的,尽管后来也咨询过公邮,却没有太大起色。

如今总结起来,其实很大一部分错误,并不是不知道某个知识点。但,在某个题目情境下,脑子就会想偏或卡壳,进而看错问题,然后自行脑补不存在的症状信息,甚至脑补问题的问句,最终选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之后对答案时,恍然大悟,悔恨不已。这些可避免的错误,正是每个人在正确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在UW和NBME阶段的新问题,却成为了这个阶段的心腹之患。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更早阶段学习练习时,对待题目和知识点的粗放模式,让我忽略掉了一些最基础概念的细微区分点,到了这个时期就非常非常非常容易栽跟头了!

建议大家一定要早期防备,因为到了我这个时期才发现的话,因考期已定,人在有限时间下很焦虑,特容易倾向于做那些“饮鸩止渴”的短期利益行为。所以,尽管最后几个月在改变做题习惯方面做出很多尝试,比如“寻找最佳做题状态,稳定情绪,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学着推测出题者意图”等等,但是事实上,一直到进入考场的那天,我还是只能做到部分改善这个问题,以至于考前用了denial的防御机制,并且安慰自己做到如此地步最后只需 follow my heart。

11月初,模考了NBME 18,550/240(错 29),不争气的行为医学光荣触底。眼看着自己和小伙伴都快要考试了,伙伴们的NBME表现都很稳定,我这儿却是病怏怏半死不活,很受打击。不得不说18 确实是NBME里面最难的一套,看错也好,紧张焦虑状态不好也罢,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借口好找的,因为实际考试完全有可能也会遇到相同情况。由于触底的行为医学,不得不又重新看了一遍BRS BS。

12月初结束了UW题库,overall:79.1:% 。

12月初模考NBME 17:600/248(错 16),刷完UW错题和mark题,模考UW sim1:264, sim2:249。我是是分开考的,尽管如此,还是特别累,考到后来居然丧失了要好好看题的意志,应付了事。

2017年12月27号拿到了准考证,一看考位,心情是奔溃的。2月没有考位,3月考就要凉了,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在18年1月结束考试,于是约了2018年1月24号的北京考位。

总结一下第三阶段中自己的不足:

太拖沓,战线拖太长,犹豫不决,不管是做题还是模考的日期选择 都显得不够果断。思维太活跃,做题会想太多可能情况,尤其会脑补。过分看重模考成绩,心理负担太大,越谨慎越抗拒错误就越容易犯错。不够坦然,过于焦虑,没有充分休息好, 没有坚持锻炼,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带来太多负能量。

关于 UW 建议:

  • UW的题目还不是最棒的,要说哪里可以硬挑一些毛病,那就是题目给的症状都太全,线索太充分,像我一样在诊断能力上面下了很多功夫的同学根本没有什么优势。UW最棒的地方在于解析,重要程度堪比FA,要多截图保存,解释里面的表格需全部吃透。所有解析全部都要完完整整好好理解体会,回顾三遍五遍都不为过。
  • 平时不管是做哪套题库,都不可以选择过度疲劳的时候做题,对UW题库尤其要强调这一点,过度疲劳的时候就特别容易脑补,容易不自主选择消耗脑子能量最小的思维模式,久之成为隐患,难以纠正。
  • 注意在UW阶段尤其需关注常见症状的怪异描述,我认为实际考试的难点,除了在范围无法预测,最主要的就在于常见症状的模糊程度,难题会千方百计模糊症状,模糊诊断依据,然后跳一步或者两步问机制,问用药等等。所以不要学我被Robbins review“广散偏”的风格给带了节奏而去特别关注偏门症状,对step1分数没有多少好处!
  • 要有意识得跟着UW的带领去串联知识点,回顾FA的时候要主动去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产后抑郁有利于泌乳”,比如“风湿热患儿增加患OCD的风险”等等,诸如此类看似没有关系,却可以由basic knowledge推理生发出关联,这些例子是列举不尽的。

关于NBME看法和建议: 几个小伙伴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模考不准,但是能够反应一些的问题。”

不知道是由于近年考试改革较大,还是由于NBME更新慢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准,亲身感受到和真题风格迥异。NBME题目有很多陷阱,有很多玩心理战的题,非常注重考察基础概念的区分,考得很基础却非常容易混淆,所以给人一种“做错了简直不科学”的错觉,最大的出错原因就在于基础概念不清晰,此外第二大因素就是做题方法不对,题目完全不会的情况只占小部分,个人感觉NBME中难题数少,少到没有办法在实际水平上有准确的预测。所以一旦在心态状态这些弹性较大的方面做出一些转变,比如:完完全全看清问题再选择,不瞎点,对于模棱两可的题只认定第一选择,认定了most likely之后不去考虑其余的可能诊断,也就是 @李骜飞 考经里提到的ROE,如此做法往往会在短期分数反馈上有非常明显的提高,然而实际能力在短期是没有办法有很大提高的。NBME模考成绩的稳定性和平均分还是能够反映问题,综合起来比较分析能够用来筛出自己的弱项科目,建议每一次的模考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建议每一次模考成绩都咨询公邮意见,好好分析错题,认真去查Forums,去查uptodate,去循证,及时弄清楚错题。

当模考成绩理想时,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不理想的时候,更加不能丧失信心!

围考期

进入2018年1月,拿到了最新的FA,花了十来天逐字逐句校对,再次把更新内容记录到17版 FA上,相当于精读了一遍18版FA(由于我平时非常喜欢拓宽知识点,所以18版更新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都被我的笔记cover掉了,所以过起来非常快),同时也把17版又背了最后一遍,记不清楚的点给截图保存到相册,每天不停翻滚记忆。

赴京赶考前最后10天,开始调作息。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最后一个月几乎夜夜失眠,大清早还早醒,没什么好办法,也许真的是得了轻度抑郁......期间reset UW,刷了大约20% 题量练手,结果一看正确率都是100%或者97%,遂放弃。把BRS BS后面的几百道题又给刷了一 遍(之前有刷过一大部分)。

1月21日晚动身飞北京,住的IU,考前几天的身体状况已经是非常差,除了习惯性的失眠、头疼、迁延不愈的慢性结膜炎、厌食也通通一股脑儿找上门来,有一种到了极限的感觉,多呆两天是为了让脆弱的小身板儿能适应北京冬天的气候,预防水土不服这些突发情况。

1月22号,官方120:错 7 题,94%(有朋友之前问了我其中大概 3-4 题),就不算数了,之前也有考经提到,官方 120 确实是很接近真题前几个block 的风格,考前好好体会的确有 助于尽快进入考试状态。

考前一晚预感会失眠,8点早早躺下,挣扎了好一会儿终于睡着,果然1点不到就醒了,于是辗转反侧再也没有睡着过。

考试当天:竟然正好是腊八节

清晨,强行给自己灌了两碗粥,看了FA上最后的几个记忆难点,给了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就英勇奔赴战场去了。

当天题目的考察范围,就像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一样,取样非常宽泛,的确是所有的 review book都不能cover,借 @付亦男 前辈考经里的话说就是:广而不深。

总体感受:

很多疾病考处理,考检查方法,都是Step2CK的考法,非常偏向考察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 我遇到的考题难度适中,平时多多少少也在Uptodate查过或者遇到过,考得还是很安心。考题并没有像NBME一样大玩肮脏的心理战,题干虽长,但是当天节奏掌握得相当好,阅题抓关键信息,没有产生任何厌烦的情绪反应,脑子除了解题别无其他。总体而言,思维很活跃,精神很兴奋。每个block mark 1-2题,有几个block干脆就是没有mark,除了第7个block让人感到症状复杂有些棘手以外(也有可能是考到最后太累却不自知的缘故),其余block对我都比较友好。

前两个block我是连做的,还提早几分钟交卷,所以剩余的休息时间非常充足。冬天的北京考场,因为暖气这个神器的存在,实在是燥热。门窗不开空气质量又差,时间一长很容易产生头晕感,接下去每个block我都会出来放放风,喝几口咖啡,滴几滴眼药水儿,然后做好下一个block可能是一场艰苦硬仗的心理准备,越往后休息时间安排得越长。

考试全程没有吃什么东西,肾上腺素飙升确实是完全吃不下什么东西,学习了Joyce(考经详见《幻想,能做志向吗?“Joyce”Step1 255出分后考经》)和Red的套路,每个block嚼一块儿薄荷味的口香糖,特别解压,嚼得特别得劲儿还可以隔绝外界的噪音,考场的噪音其实还是很多,考生进进出出,还有屁股上长了钉子坐不住的把椅子滚来滚去,考到最后考场里面的排风机运转的声音也很吵......不过也没有专门去计较,总之还是要保持心情愉悦。

考场进出签字,按指纹,翻口袋,拉袖口,提裤脚,拍屁股等等,其实并不会浪费很长休 息时间,就算有好几次破机器闹心得识别不了指纹,最多耗1分钟多一点儿,不必太着急。8个小时就如一眨眼的功夫,两年step1备考终于结束,出考场已经是傍晚,回头看着阳光下的融科资讯中心,忍不住唏嘘时光飞逝。

然而两年的备考,学到那么多知识,遇见那么多有趣的人,自己身上发生的剧变,绝不是仅靠一篇考经就能说完的...

最后,先期待自己能有一个理想分数...

所有的感谢,待出分后再奉上...


最后,补充一些实际考试的建议:

衣着:如果是冬天去北京考场,请穿宽松衣裤。下身秋季单裤足够,上身秋季衬衫加一件薄羊毛衫足够,要透气,裤袋和衣服口袋要少,最好没有。考场内只允许带眼镜、 耳塞和嘴里的口香糖......其余所有都一律死了心吧。注意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去考场的路上会很冷,注意保暖。

饮食:我感觉自己吃不下,不代表所有人都吃不下,早饭最好选择易消化的流食,比如腊八粥什么的,哈哈。备好面包、香蕉、咖啡、红牛,考8个小时,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带去图一个安心,吃不 吃是另外一回事,推荐口香糖,薄荷味儿的,效果很棒!

做题:

  • 时刻提醒自己考点一定源自Basic knowledge,不要冒出奇怪的想法。
  • 见到有多种可能诊断的题,不要烦躁,考试永远是考Most likely,放心大胆自信得选,若症状两病可能性相近,根据流行病学选,常见病优先选。
  • 关于CK类问题的处理原则,具体可参考前辈们写的CK考经,疾病的处理uptodate指南非常详尽了,不建议特地去看CK书目。
  • 坚持第一诊断,如果没有确凿证据,心里再没底也不要改动答案,我的经验是多数情 况下越改越差。
  • 不管看到多难多长的题,做题时不能有任何情绪反应,一定要稳住!平时做题练就的阅题技巧才可以完完全全发挥出来,这一点在实际考试时尤为重要,这一点 @李旸 在上精讲课的第一节课的时候就会提到。
  • 别选没有见过的选项,实在没有别的选项符合再考虑之。
  • 题目的顺序设置并没有那么random,一个block首尾加大难度,中间偏简单,是惯用 手段,做UW期间可能就可以发现这一点,其目的在于一开始形成心理威慑,末尾加难是让人放弃抵抗,不可以一上来就被吓住而导致在简单题的处理上也疑神疑鬼。
  • 题干会很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尤其是最后一个block,在最疲惫的时候来这么一 出,没错,就是成心的......
  • 一定会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看不懂的难题要学着利用选项去反推出题者意图,通过以 往做题经验去推测,选和以前所接触的最相像的选项。

关于anki: 我没有用Anki的习惯,因为复习起来没有串联感,干脆就记录在FA上,容易查找,而且上千张的卡片摆在那儿,给人很大的精神压迫感。况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一定会对于之前的卡片有所补充,如果记不住卡片关键词,查找起来就相当费劲了。如果卡片做的又臭又长,一张能耗上几分钟,会很没有效率感,如果卡片非常精简,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大费周章做卡片,截个图保存不就完了吗?总之这个适中度我 掌握不好,所以一早就放弃这个神器。 于是只把各种途径搜罗的图片根据来源分个类,将图片命名后保存到相册,查找起来其实 非常方便,而且同字母开头的图片聚集在一起,往往意味着同一话题的图片的聚集,复习起 来非常有效率,只能说我个人比较适合这个方法。


推荐几个有用的网络资源:

  • 查基因:Genetics Home Reference, Your Guide to Understanding Genetic Conditions
  • 影像学阅片:Radiopaedia.org, the wiki-based collaborative Radiology resource, the wiki-based collaborative Radiology resource
  • 心电图:ECG Basics • LITFL Medical Blog • LITFL ECG Library
  • 医学类百科:WikiLectures 其实到了最后,除了uptodate和wikipedia,直接Google 才是硬道理,以上几个网站完全 不难找到,很多善于查资料的同学肯定也听说过用过,抛砖引玉,无非提醒大家要多多涉猎。

Youtube订阅号推荐:

  • Osmosis:首推这家订阅号,其上传的视频已成体系,小哥讲得很棒,人长得也帅,偶尔 也有小姐姐讲,视频短小精悍,更新快,全都是干货,建议课余饭后多看,推荐指数:五星
  • Nabil ebraheim:运动系统讲得非常非常棒!简直是拯救我解剖学的再生父母,放眼 Youtube 没有第二家能与之媲美!推荐指数:五星
  • Armando Hasudungan和osmosis 一样,视频种类杂,讲课一点儿也不含糊,感受最深的 是免疫学的内容,比kaplan视频要好很多。讲解思路非常清晰,非常容易懂,还是全手绘, 对我有很大帮助,推荐指数:五星
  • Handwritten Tutorials:广为流传的神经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视频就是来源于此,也是一位 手绘大佬,可惜已经很久没更新了,推荐指数:三星
  • Medicosis Perfectionalis:画风非常有个性,抽象派!讲得也挺好,我很喜欢,符合我的口 味,缺点就是更新慢,推荐:四星
  • 再罗列几个,不一一详述了:Paul Bolin,M.D、Stomp On Step 1、Khanacademymedicine

正确阅读考经(beta版):

考经,不是循证科学范畴的single case report,而是一种个人传记文学(属于anecdote类型,在循证水平上属于最低的)。

百歌医学通过《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2.0)☚点击阅读,为大家提供了可信度大于3.0分的考经,即作为第三方来确认考经"是否为真人真事真成绩单而写成的真考经”,而非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杜撰拼凑的虚假考经。但考经本身的个人传记文学属性是无法通过《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而改变成为single case report这种最基础的scientific evidence的。

所以,在同学们阅读时,请注意考经这种个人传记文学“在全面性和准确度方面存在的先天误差,在可重复性和普适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故,考经作为一种鼓舞斗志的文学作品是合格的,考经作为指导USMLE考试的学习复习是有潜在危险性的。

请所有真正复习准备USMLE考试的同学,严格遵循路标系统(来源于cohort study和case control),按部就班完成“做题 + 精讲 + 按时高标准通过checkpoint”的循环,这是正确的guideline。


PS:《正确阅读考经(beta版)》是2018年1月12日新出现的配合于《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2.0),进一步指导大家正确精细准备USMLE最初版,今后会逐渐更新为正式版。


by 百歌医学

2018年1月12日


#USMLE考经#考生更详细信息:


作者:严林杰(zhihu.com/people/wo-ai-
编辑于 2018-10-24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