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医可学”!从大二到260+丨刘智禹 Step1 262 出分后考经

“愚医可学”!从大二到260+丨刘智禹 Step1 262 出分后考经

考完的那刻,时刻提醒着自己:“hold住!还没出分,一切都还未知!”一直保持着和考前一样状态,心里悬着一件未决的事。

直到出分后的很多天,才意识到这Step1已经是过去的一部分了~

每份考经,都仅仅是single case report,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独特于自己的部分,别人无法理解的部分,别人无法套用复制的部分。

小编注:根据考经评分标准,个人考经的证据等级是低于single case report的,详见:《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2.0)☚点击阅读。刘智禹同学出分后考经的rating为:4/5星考经。
评分细节:


故事的开始与总论概括:

最早知道USMLE考试,是2015年4月,那时我大二。

GZUG的讲座时,谭博伟和当年match的周艳师姐,来中山医介绍USMLE的讲座,印象非常深,我问谭教授“什么时候开始复习step1最好?”

他说:“Do it now,你现在就是最合适的时间!”

知道USMLE之后,尝试着看一些知识,收集和USMLE相关的信息,当时还有一些犹豫,我觉得这个阶段很多人都会有,当你真的想清楚下好决心开始复习,你才有一些动力和毅力去起步和坚持。

当时的路标系统(←点击阅读)还是第二版,我复习的节奏和进度前半部分,主要都是以第二版路标系统作为参考和指向。开始正式复习前,找了李伟嘉大神聊天,记得他说他在大二的时候,一边学习国内教课书知识,同时平行看USMLE的内容,然后假期再把没涉及到的部分补完…

我觉得这个方法也是可行的,但是试了试我觉得自己做不到。主要是国内教材还没学过的时候,直接看USMLE我觉得心里太虚了...但是大神级别的同学,倒是可以试试效仿~

现在回过头看,我认为三个核心行为对我有很大帮助:

  • 第一:anki的使用和坚持。我anki用得比较早,当然太早用anki的确会抓不住重点,乱编写一堆没用的词条浪费时间精力。但我基本贯穿在打基础阶段全部使用了,的确会遇到词条收录太多,实在是看不完的现象,但是我是要求自己强行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去看。
  • 第二:创造性地将现有口诀,升华成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KJ。百歌医学精讲里面(←点击可查看),微生物、生化等内容有大量经典口诀,比如什么HGPRT、还有三羧酸循环的CNYT3H苹果、头孢各代的名称、6个遗传代谢病等等摧枯拉朽的黄暴口诀,在上课中讲师们还会补充各种自制口诀、在讨论组别人还会提到的一些记忆法和口诀。对于这些财富,要认真使用。我没有直接拿来套用,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一些内化和转化,进而让“我的新口诀”真正符合自己知识盲区和缺损,而不是让口诀成为新的记忆累赘。同时,我真的建议不要对大叔黄暴口诀有那么大的抵抗,白猫黑猫,能有效做对题的就是好猫,都是为了学习嘛!黄暴口诀的确能记住一些很难记的东西,是很有帮助的。
  • 第三:对于整体知识框架的建立。我个人而言,是没有形成知识框架,正确率就提不高的那种。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后期主要就是结合题目anki及小讲课建立知识的框架。“整体知识框架”怎么定义呢?就是合上书去想:“人体某个系统,在什么科目都提到了什么考点?”然后就在脑海中能有一个大致的图。

开始复习及预备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小编注:刘智禹同学这段的复习行为,是类似于路标系统第三版的第零阶段中早期的)

2016年2月之前,有看过一些BRS的生理和pathoma,但是大二的时间点去看这些书,很多真的是一知半解,当时觉得非常艰难!

  • 一个原因,是因为知识体系不健全,很多国内的东西没学,就给直接看USMLE的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如果从大二起步的话,有这个现象也不用太怯,因为有可能是因为你还没学到而已;
  • 另一个原因,是USMLE的知识考查内容和出题角度,与国内医学教育很不一样,U更注重灵活运用和举一反三。比如心脏生理的图表变换…这个在之后的复习中,反复过了很多遍才领悟其中意义,这个也直接带来了一些不适应。

无论如何,真是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过这段自我怀疑的时期,并且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挺住,坚信医学的价值!(小编注:现在将路标系统第零阶段称作“低效高危期”,就是这个意思!)

大三上半学期结束后,我开始了全面地复习。因为刚学完药理,所以直接看了kaplan药理的video,Dr.Harris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药理没那么难了,讲的非常有趣而且简单直接,当然Raymond也有人推荐但我没看过就不做评价(integrated cases彰显Raymond大神风范)。

当时觉得药理这个本来应该难的科目,反而很容易上手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

  • 第一:这是刚学完的国内医学院内容,直接接USMLE的内容会非常容易熟悉(在学国内药理的时候有意识留意了药品英文名),这个在新的第三版路标系统第一阶段里有提到:“现在哪些内容遇见得最多,就同步学习/复习哪些内容”。
  • 第二:kaplan这个科目的video确实很好,辅导材料和视频可以有很多,选一个最适合的最被推荐的就很好。

2月到6月过药理anki卡片,之后硬啃了Goljan Rapid Review of Pathology。这段经历回想起来,都觉得很难!虽然这本书讲的很好,但真不太适合刚开始的时候直接杠。现在反思,我觉得pathoma作为病理打底很好,然后RRP再看会好很多。

这中间也做了绝大部分Robbins中的章节,第一遍真没感受到什么特别的,这也直接导致RRP之后的二刷,到6月左右大三下的期末考,准备期末考又忘了很多东西,坚定了我一定要好好利用anki的决心。

2017年4月左右,在贾浩晋师姐、Yoci师姐还有emma师姐的帮助下,开始跟着讨论,认识了后面一起复习的很多小伙伴,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的日子过得很快。小组讨论这个东西,非常看个人,付出和回报成正比,你准备越充分越细致,自身收获的知识也会很多。

但我不建议太早期参加讨论组,毕竟讨论还是需要大家一起对知识点有共鸣,才能增加效率和时间利用度。小白状态参加讨论组,无论对小白本身还是对输出知识的高手们,都会导致性价比不高的情况。

第一阶段前期:2016年6月~2017年5月

大三暑假稍微松懈了一下。现在想起来,这是不好的。假期,相当于一段无打扰的全职复习时间。利用好假期,可以解决很多平时因为学业持续干扰,而没法处理到的知识死角或理解死结。

开学之后,这近一年的时间,主要就是看各科推荐书目病结合Kaplan qbank,其中还夹杂了学校的九科联考,百歌的精讲课,还有就是学校的见习。我在看每个科目的时候都是在看video之前先预习一遍,然后video当中的细节都记在kaplan的书上,看完之后做出来相应的卡片,卡片里面整合了自己整理的文本、kaplan或者pathoma知识的截图,FA相应知识点的截图,还有做题过程中的错题,这样每个卡片都很长,过起来会很费时间,但是效果我认为不错,基本每个知识点过anki卡片的时候我都把这部分FA上的过了一遍,所以系统刷FA之前对上面的大部分知识点已经很熟了。

曾记否?广州周末精讲教室中,墙上的这个东西吗?当时大家都按古文形式,从右往左念,自嘲说:我们都是可以通过学习USMLE补充知识的愚医。实际上,全文应该是【勤能补拙,学可医愚】。当时说,留下照片,等到我们教室里的同学有了250+和260+,考经里面用。看来,我们要用不止一次了!

关于百歌的精讲课(我参加的是2016年9月25日 ~ 12月18日广州周末精讲上半学期 + 2017年4月9日 ~ 6月25日广州周末精讲下半学期):

百歌的精讲课,是值得上的。我是看了将近半年的书之后再去上的,当时主要是担心在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直接去上课。讲师可以短时间内倒出很多知识,打造很多框架,但如果我没有“脑洞”接住,没有“肉”去填上这些框架,这些知识还就永远都是讲师的。但是当预先有了“脑洞”,你就可以理解讲师为什么这么讲(注:USMLE考试和中国医学教育差异真的很大,“脑洞”方向很不一样),自己回头再去复习巩固,这些知识就慢慢变成你的了。所以,我推荐先把基础课程看一部分推荐书目后再去上课,这样可以让上课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小编注:现在已经有了官方的标准精讲前准备方式《【免费公益】参加USMLE精讲课前,需要如何准备?m.qlchat.com/wechat/pag

关于学校课程:

学校大三下半学期的课,我们需要好好权衡一下了。有些内科的大佬讲得挺好,尤其是当时带教的中山二院的内科教授,肺炎肺结核糖尿病甲亢等等,讲得形象生动,对于复习step1还挺有帮助的,但这可遇不可求。

仅此而已,其他在学校的时间,都是在弄step1的内容,考前一个月突击一下,然后大四迎来了见习前毁天灭地的九科联考…但是也不管那么多了。那时候周末还在上百歌的精讲课,基本就是连着三个星期一天突击一门,把考试熬完然后接着复习step1的东西。

等到进了见习之后,就是充分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诀窍就是,见缝插针,一份付出一分收获~

关于各科用书:

生理,主要是BRS,但是过于简略。BRS有一个扩充版的同作者的生理书,500页把重要的知识点都解释的很清楚,还是很推荐的,因为生理这门课没有什么过多的记忆,要靠理解,对每个生理现象和变化能不能理解到本质,这样在做题和考试的时候才可以灵活变通,我在后面讨论中的小讲课也是把一些重要的系统串讲过两三次,感觉生理这门课,最主要的就是理解

微生物,主要是结合Kaplan的书还有video,挺多人不喜欢Dr.Moscatello的上课方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kaplan的微生物把重要的点都提到了,我在后面NBME有两三个微生物的题,是FA上没有的点。但是我记得kaplan微生物提过,也就选对了。所以,不管对视频感不感冒,kaplan的微生物值得认真对待。结合FA背一下anki,微生物这门课最主要的是背,微生物的题你知道某个知识点就会很简单,不知道就是猜都没法猜,所以这时候好的口诀和好的记忆就十分重要了,微生物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药理,我是大三上完国内课之后直接搞的,就是kaplan的video结合书,kaplan内容不是很够,但是剩余的内容FA可以cover,印象一直很深。药理方法有点像生理和微生物方法的结合版,因为很多药物药名副作用要去记但是在实际考察中又很注重运用,step1整体的策略都是知道知识是最基本的而且要知道如何去灵活运用。

病理,推荐葵花宝典pathoma,再加Robbins Review of Pathology,pathoma能够把最最high-yield的东西都提到。USMLE的病理,是一门很综合的科目,涉及到的内容很多科目,所以多看一些的话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是比较推荐的。RRP将近800页,看起来很累,但是也有很多收获,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就好。病理这门课反映了复习的大原则,就是知识是无穷无尽,先掌握住最最基本的,然后其余的知识添砖加瓦,房子能垒多高要看个人能力也要看时间是否允许。

生化与遗传,这部分我非常喜欢Kaplan Dr.Turco的讲课,主要是在开始生化之前对于3P1M已有一定掌握,Turco讲课的时候非常注重各科的整合,所以如果对其他科掌握的还不好,直接听他讲课可能不是很get his point。kaplan生化也是有一些点在FA中没有提到的,但在UW和NBME中都有考察,所以值得好好研读记忆一番。生化我从开始做qbank到UW到NBME,基本都是正确率很高的科目,我的策略主要是注意生化和其他科目的联系,各个生化通路关键酶关键代谢物能不能记住,完整的默写出重要的生化通路比如urea cycle等等。

第一阶段后期:兼职学习变成全职学习的2017年5月~2017年10月20日

2017年5月份,我觉得整体知识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想乘胜追击快点考了,所以办了休学。

虽然休学,但其实是在学校附近和学校里面到处蹭住搬了三四次家…主要是休学后,怕自己懒散,希望在学校复习效率会高一些。因为按照我自己的尿性来说,回家复习肯定要凉,所以就坚持赖在学校。

在新教和图书馆开始了第一阶段收尾的时间。这段时间主要是白天把剩余的一些科目看推荐书和视频,主要是生统还有解剖,做qbank,晚上就是刷整晚的anki。

刘智禹 Step1 262 成绩单

这时候biostatistics和bs给后面埋了个祸患。biostatistics和bs复习时,没有特别认真,只是草草过了书和视频,以为之后做做题可以补上来。然后简单做了卡片但是也没认真刷卡片,导致一直薄弱到考试。

说实话,bs这个东西是带有死穴效应的,有时候要靠个人感觉!我当时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把bs拆分了模块然后努力补了补,但是效果确实不好。bs我在后面NBME模考6个里面5个压了borderline,一直到考前对这门课都很绝望。主要是你根本不知道怎么补,而且师兄师姐也不知道怎么补,美帝的人就是这么想、这么做的,这个东西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来说,也没有什么逻辑性,所以bug的bs我也拿它没什么办法。

解剖,当时主要是qbank分科上非常不理想,所以被逼无奈就看了Essential的上下肢和会阴,加上自己总结了上下肢,结合FA和anki改善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考试的时候还是错了个上肢的题...)。

这中间在组里穿插着一些小讲课,也有一起讨论NBME的小伙伴儿,这5个月的时间里可以说是整体知识建立形成体系的时间,我认为主要来源于前期的基础,在这5个月里不断刷anki卡片,然后加上补了其他科目的知识,我觉得这段时间的提升是本质性的。

2017年10月份,我觉得时间差不多可以结束第一阶段了,20号做了kaplan sim1(86%),这时候qbank只做了55%,给百歌医学公邮发邮件说了自己的情况,公邮说:

“完成qbank之后,就开UW吧,可以报名考试。”

于是定了2018年1~3月的区间。

第二阶段:2017年10月20日~2017年11月26日(小编注:从这个部分起,已经与路标系统第三版的阶段定义完全一致了)

之后把剩余qbank做完,做完错题,过anki一直到大概11月20日,又做了kaplan sim2 (86%)。

kaplan的两个sim题目相对比较陈旧,考察的方法也相对比较简单。相比之下,sim1题目很基础,sim2的题目有一点怪,不过无论如何,在这个水平阶段知识范围之内,是必要的。

同时还可以早期感受一下全长timed考试的感受,很有用。

第三阶段2017年11月26日~2018年2月

2017年11月20日,定了2018年1月30日的北京考位。ECFMG把确认邮件发过来的时候,上海和广州都没考位了。想在年前考完,就定了北京的考场。

在11月26日开了UW两个月,最后这三个月主要就是UW加上看FA,anki因为时间问题,也没有再续过卡片了。

UW这个题库贼贵,而且刚开始做起来还是十分不适应的,一直做到最后2500道题做完,都没有感觉到之前的前辈们说的UW很牛X的地方…

直到考试的那一天!

UW的题目和实际考试题目的出题思路和方式,的确是最像的。虽然不可能是原题,虽然长度也远比实际考试的题目短。

我做UW的过程中整体都是timed+mixed,每个block都当做考试一样,然后运用 @李骜飞 考经中的ROE原则去选答案(详见:《暗黑+强迫风 的 Step1 255 出分前考经(by 李骜飞)》←点击阅读)。UW的每个题目,我都认真的看选项和解释,百分百不会选错的题目很少,UW做的速度很慢,当时很担心做不完。

12月17日,做了NBME13,想知道自己大概是一个什么水平。结果是660/261。

12月31日,又做了NBME15,结果是620/252。

因为BS,所以延考

当时分析,就是前面提到的bs和biostatistics太弱。到了1月份的时候觉得弄bs很心累,压力很大。觉得bs这么一直靠题目补肯定不行,又不想轻易放过bs的提高。于是把考试延期到2018年3月1日的广州考位,之后补了一下bs用了BRS的bs,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最后想想对成绩的影响可能也有限,就放弃了...

这个阶段回头去看,觉得做的不好的有两点:

  • 第一,早期没有对bs和biostatistics的缺陷,引起足够的重视。任何在早期没有好好耕耘的科目,一直放任着,搁到了有考试时间压力的第二和三阶段,都是很难解决的了,因为心不静了。套用一句 @李旸 大叔在精讲课上的名言“着什么急呀?跟奔丧一样!等到跑到了,发现是自己的葬礼!”
  • 第二,系统看FA还是晚了,尽量在qbank剩一些基础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系统开始看FA了,毕竟系统看FA才是最后冲刺的精华,紧紧抓住FA,uw和nbme才是最核心的点。

考前

过年飞回家了三天,然后就回学校复习了。

回到学校后,整整10天就是白天靠咖啡提神,晚上靠思诺思续命,一言难尽…

2月27日,早上本来准备做NBME19的,结果NBME self-assessment网站崩了,很炸。只能把UW剩余的错题做完,然后下午去看了考场定了考点周围的酒店。

2月28日早上做了NBME19 结果 620/252,T_T。额,当时的心情很难形容,就是焦虑慌乱然后难受但又没什么办法,当时的心态就是“你就是多给我两个月我也就这样了”,那就没办法就硬着头皮去考了。

所以还是别在考前太近的时候做模考…要不还是有点影响心情的。

考前一晚到酒店住下,看了看FA还有UW的biostatistics的小题库,这个小题库还是很推荐的,我当时主要是时间太紧,这个值得花一小部分时间好好研读一下,题目不多只有72个题,然后主要是配合题目讲一些知识点,最后考试的时候也尝到了没好好过这个题库的后果…

晚上11点多吃了思诺思就上床睡了,躺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入睡。但是睡的很浅而且五点醒了,然后昏昏沉沉又睡过去了...

考试当天:2018年3月1日

早上到了考场,先录指纹安检,然后进去考试。我从kaplan sim起就是1h bladder,每个block都要出来上个厕所,洗一下脸,要不连着两个小时我觉得会大脑中途短路。

题目,总的来说以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主,考察的还是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做完第一个block之后,明显感觉到题目长度提高了!有小中大三种字号可选,我调成了中等字号之后,考场的台式机是30英寸左右的屏幕,题干连着选项,那满屏都是字啊!我的眼睛都要瞪成圆的了......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取出有效信息,然后心里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再根据这个思考选出答案。

之后的每个block难度都不低。中间,每个interval出来,休息一下喝咖啡吃能量棒。

当天就是感觉八个小时过的很快,真的没有空去思考别的事情,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做好每一道题,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然后利用肾上腺素全神贯注。

考完出来之后就是觉得太阳很明媚!And I did it.

出分日:2018年3月21日

考完其实还是很焦虑的,立即给ECFMG打了电话,想知道自己会不会被check?

因为模考有一些波动,加上考试的时候mark的题目相较于平时还是多了很多,所以就想快点出分,希望赶紧能到21号。19号和老板中午打电话,老板给我说成绩出分很准的,我就更焦虑了…

2018年3月21日晚上8点50,手机准时收到了邮件提醒score report available,然后心率140!犹豫了好久,打开成绩单看到是262!这分,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致谢

一路复习以来真的要感谢的人太多,不是十分了解这条路但是依旧全力支持我的爸妈,默默陪在身边给予无限关怀、帮助和理解的女票,及时帮我给我建议的Emma师姐,伟嘉师兄,伟涛师兄,钱总,王隽师兄,少鹏师兄,沙师兄,俊庭师兄,朱枫师姐,百歌的老师 @李旸 大叔和 @刘霜,一起讨论的老板,表哥,羊羊,Panda,shirley,美行师姐,士超师兄,贵芹师姐,梦坤师姐,熊浪师姐,Derrick;雪中送炭借我宿舍的徐帅,舍友Owen,还有一起喝酒聚会泡温泉的兄弟,经常给我鼓励的世仪等等等等,Without you I can’t do this.

谢谢你们~


看过的书:
  • 生理:BRS physiology; Linda,Costanzo Physiology
  • 病理:Pathoma; Rapid Review of Pathology by Goljan
  • 药理:Kaplan Pharmacology
  • 微生物及免疫:Kapla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 生化:Kaplan Biochemistry
  • 神经解剖:High-Yield Neuroanatomy
  • 解剖:Anatomy shelf notes; Essentials Clinical Anatomy
  • 胚胎:题目补充
  • BS和生统:Kaplan; BRS behavior science; Kaplan 100 ethics cases
  • 17FA 一遍
  • 18FA 一遍


做过的题,还有Checkpoints:
  • Kaplan Overall 82%
  • Kaplan sim 1 86%
  • Kaplan sim 2 86%
  • UW 一刷 overall 87% ,之后把错题和mark题都重新做了一遍
  • UW sim 1 (2/11/2018) 690/269
  • UW sim 2 (2/11/2018) 670/264
  • NBME 13 (12/17/2017) 660/261
  • NBME 15 (12/31/2017) 620/252
  • NBME 16 (1/31/2018) 660/261
  • NBME 17 (2/21/2018) 660/261
  • NBME 18 (2/24/2018) 660/261
  • NBME 19 (2/28/2018) 620/252
  • USMLE step 1 (3/1/2018) 262

正确阅读考经(beta版):

考经,不是循证科学范畴的single case report,而是一种个人传记文学(属于anecdote类型,在循证水平上属于最低的)。

百歌医学通过《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1.5)☚点击阅读,为大家提供了可信度大于3.0分的考经,即作为第三方来确认考经"是否为真人真事真成绩单而写成的真考经”,而非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杜撰拼凑的虚假考经。但考经本身的个人传记文学属性是无法通过《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而改变成为single case report这种最基础的scientific evidence的。 所以,在同学们阅读时,请注意考经这种个人传记文学“在全面性和准确度方面存在的先天误差,在可重复性和普适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故,考经作为一种鼓舞斗志的文学作品是合格的,考经作为指导USMLE考试的学习复习是有潜在危险性的。 请所有真正复习准备USMLE考试的同学,严格遵循路标系统(来源于cohort study和case control),按部就班完成“做题 + 精讲 + 按时高标准通过checkpoint”的循环,这是正确的guideline。 PS:《正确阅读考经(beta版)》是2018年1月12日新出现的配合于《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进一步指导大家正确精细准备USMLE最初版,今后会逐渐更新为正式版。

by 百歌医学 2018年1月12日


#USMLE考经#考生更详细信息:

编辑于 2018-12-08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