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 v.s 看书?USMLE Step1 263出分前考经(by 杨卓然)

发布时间:2018-01-19 21:36
作者:杨卓然

小编注:根据最新《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1.5)☚点击阅读,这篇考经rating为:5-/5星考经。

评分细节:


根据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 ,考经应该具有出分前考经和出分后考经两部分。本文为出分前考经,出分后考经请见《向着未来,走下去!Step1 263出分后考经(by 杨卓然)》。


我比较习惯先看书再做题,所以如果严格按照路标系统的阶段划分,我的第零阶段(详见USMLE 路标系统 V3.0 ☚点击阅读)尤为漫长(总共备考2.5年,前1.5年都在第零阶段)。后面从第一到第三阶段较快达到各个checkpoint,然后参加考试。

备考是一个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

先看书的方式备考,好处是可以对方方面面有个印象,建立自己的认知架构,之后做题和对答案多是加强和微调原有认知,遇到完全陌生的知识点补上即可,最后冲刺就是用最短的脑回路找到答案,避免胡思乱想。

然而以先看书作为第一步的缺点,就是常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有时蜗牛一样一天只看了一页,此时常自我否定,情绪低落,还可能拎不清重点,在冷僻知识上耗费过多时间,或者被某些老大难的问题(比如某些生理、病生机制)卡住,死活也想不通。而其实做题多了以后,回过头一看,有些东西也就想通了。



但是不管怎样,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第零和第一阶段:2015年4月 ~ 2016年12月



2015年4月到6月参加了百歌医学的上海周末班春季部分,算是开始备考。然而平时什么书也没看,连上课前的课件也没有预习(现在回想真是太不认真了…...),所以那个时候只是建立框架留下印象而已。(小编于此处推荐收听《直播:离精讲课开始不到1周,我要做哪些准备?》☚点击查看)


那个学期是八年制“内外兼修”的学期,几千页的内科学和外科学在半个学期上完,然后就期末考试和见习。整个人没找到看书的状态,进步甚小。

2015年7月下旬参加了百歌北京暑期班(上完了全套的课程),同时开始看Pathoma和它的视频,终于有一点入门的感觉。Pathoma逻辑清晰,提纲挈领,每个章节不长,因此看完一节后容易产生动力继续下去。10月心血来潮开了Kaplan,本意是逼自己开始做题,事实证明非常不明智,因此浪费了一年的钱都没做几道题。

到2016年3月,看完BRS生理、Kaplan药理和视频,Kaplan微生物和视频。

2016年4月做Kaplan Diagnostic只有55%上下,意识到纯看书不做题,是难以吃透知识的,于是开始看Goljan每章后做Robbins的Review of Pathology,期间选择性翻看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俗称大Robbins)。如果看了Goljan还是做错的题,绝大多数都能在大Robbins里找到解释。

我比较喜欢翻各种课本(不管是原版的还是中文的),除了大Robbins, 还常备奈特解剖图谱、格氏解剖学、Histology (A Text and Atlas with Correlated and Molecular Biology)、The Developing Human Clinically Oriented Embyology。对于解剖和组胚类知识,弄清概念很重要,而课本是定义最为准确的信息源。

2016年5月,拉着几个医学院的小伙伴成立了讨论组,因为大家都是同学,气氛比较轻松,按照每周一个系统的节奏,几个人分工讲一讲,以FA为纲,辅以题目。当时进度最快的是静姐、叉傅和学姐(小编注:此三人为李静、傅航成、梁俐繁,都发表有考经,关注微信公众号baigemed后发送他/她们的姓名即可查看),所以基本是他们几个辐射题目。



讨论能让你发现看书习惯性忽略却没有真正搞懂的内容,同时在准备给他人讲解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但因为我们几个人进度相似,没有一个快考试或者刚考完的,所以可能对重点的把握不是很准。不过话说回来,多了解一些总归没有坏处,因为最重点的东西早晚能在冲刺阶段的不断重复中熟稔。不同的人脑回路确实不一样,有时候自己钻入的牛角尖,经别人三言两语可能就走出来了。此处还要感谢叉傅夫妇(☚点击姓名可查看考经)提供的大量KJ,其中p450诱导剂和抑制剂的口诀真是屡试不爽。

10月看完Goljan,同时重开一年的Kaplan,之前没有再做Diagnostic,心想就算再不达标也得开始往下走了。10月至12月看完HY神经解剖,Kaplan生化和Kaplan行为医学。看书期间遇到不太懂的会去翻中文生化书(八年制)和系统解剖学(八年制)。 虽然看的比较慢,但感觉对于一个知识点了解越多便记得越牢,后面辐射得也越快越广。


第二阶段:2016年12月 ~ 2017年6月


开始看FA2016的各论。本着不走回头路,看过的就尽量搞懂,打牢基础的原则,看FA很细很慢。刚看完消化系统,2017年1月就要去DC交流,本想考试前再过一遍消化系统,然而也最后没有时间看,为考试错了不该错的消化的题埋下隐患。从DC交流回来,看书和做题的效率提高不少。4月讨论组因为静姐(☚点击姓名可查看考经)和叉傅进入冲刺备考而暂停,于是大伙回归单打独斗的状态,不会的知识在线上讨论。

因为买FA附赠了Usmle Rx三个月的试用,于是开通体验一下,没想到有意外收获。Usmle Rx很适合看FA时已理解多数内容、但尚未记熟的人使用(主要是我懒得做anki)。它是一堆从FA每字每句扒拉下来的flashcards。这套卡片优点是贴合FA(也有不少鸡肋卡片),可以量化看书速度和质量。但如果此时感觉是死记,那还是不要用这套卡片。



我一般是看完一页FA2016,接着快速过一遍FA2017这页的内容,同时背这页Usmle Rx的卡片。看完一个系统的FA做这个系统的kaplan的题,同时看下一系统的FA,保证既有书看又有题做。开始大多设20题的小考试,当天对完答案,两周左右过一章,将FA上没有的知识整理成电子注释。这样到6月底看完FA各论并做完kaplan,总体正确率86%。Kaplan社会医学的题库有很多医院管理题,最后考试我一道也没有遇到,问了其他小伙伴也很少遇到,简单了解下即可。

总结下来,第一遍看FA就比较顺。FA以结论性的知识点为主,需要理解而不能死记(当然需要强记的必须得记)。现在考试中buzz word出现频率越来越低,常常会七拐八绕地描述一个病,这就需要对一个疾病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勤查uptodate可以深化理解,然而uptodate提供的信息实在太多,可以先看summary,不清楚的再看下相应部分的具体内容。

Wiki比uptodate精炼一点,但是有信息错误的风险,需要自己甄别。Wiki上面有些疾病的小视频(比如Wilson disease)还挺有趣的。缺乏直观认识的疾病可以多看看图,病理图片可能会成为解题的关键点(比如Bacillary angiomatosis和Kaposi sarcoma)。

2017年5月报了名,6月底选考位,虽然一个checkpoint还没真正做过,但是看FA的感觉比较顺,心想从6月开始就可以开始全职备考,加上11月要开始轮转,因此决定11月之前考完。约了8~10月的区间,事实证明选9~11月更好,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往后选一些,以免最后有意外事件。比如我6月份的时候就约不到上海10月的考位,只能约到9月中旬的,但这个时间实在来不及考试,最终只得去约北京10月份的考位(此处要吐槽上海的考位太少,或者是我运气差,10月份好像是有什么注册会计的考试吧)。



2017年7月1号做了kaplan sim1,做的时候感觉比较简单,正确率89%,因为我对kaplan错题印象较深,且小伙伴建议我赶紧开UW不要在kaplan耗了,所以没有再做kaplan错题,7月10日做了sim2,比sim1难一点,正确率90%。到此,算是平稳度过路标系统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checkpoint,走回正轨。

Step1的知识可以基本分成这两种类型:

  • 一种是需要理解然后熟练记忆的,比如生理、病生;
  • 一种是没啥好理解它就是那样的,比如解剖、组胚、某些药物副作用;

随着我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后一种知识会转化成前一种,你会发现曾经死记的一个副作用背后的机制原来是这样,曾经习以为常的一个症状原来是以这样的机制发生,从而建立起更广阔的辐射网络。

我自己一直不习惯做anki,一方面anki和书是两个软件,如果anki存储了大量的笔记就需要反复两边换着看。另一方面经常纠结到底有没有必要给这个知识点做anki(回头看自己一开始的备考,有很多关注点太偏,且理解不到位)。索性就事无巨细的在电子版FA2016上做备注,把从题目答案、uptodate以及其他资料里的知识点都打在FA相应的位置里,最后做了几千条注释。好处是在不断翻书中熟悉了FA的内容;坏处是注释比较小,有时候不想单独点开看,不能加图,多个有联系的知识点只能手动翻页回顾,而且翻书记忆不如anki背诵来得确实。我在备考前3个月还是开始做一些必须记住的anki。


第三阶段:2017年7月~2017年10月


主要是做UW+翻看FA+做NBME。7月13日开了UW(算好到考试正好3个月,建议UW时间cover到考试,否则最后没题做不利于稳定状态)。一开始正确率在85%上下,感慨题目明显跟kaplan不是一个档次,答案讲解也细致到位很多。Kalpan有的题略嫌牵强,UW则几乎没有,任何题目都能找到确凿的证据。

一个block加对答案就能花掉一整天,完全做不到路标系统第三阶段所描述的一天两个block+看20页FA。因此一开始设立的考试期限看起来有些紧张。其间把FA总论部分看完,因为行为医学的正确率一直不高,所以做了一半的kaplan ethics100,挑着看了BRS行为医学的章节。原本想要单独看一遍HY Gross Anatomy最后也没有时间看,不过因为之前经常翻解剖书和图谱,所以解剖方面没有感受到太大阻力。

此时做题发现自己会出一些记忆性错误,比如我经常记混PBC和自免肝的抗体。于是痛下决心开始做anki,决心在正式考试的时候杀掉这些愚蠢的错误。一张卡片只有一个知识点,基本没有那种从病因到治疗讲一种病的大卡片。到考试前做了400张卡片。每天边做新的边背旧的。

另外,我做题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记不清的老想翻书去看,也不一定是选不出来,有可能就是突然想到某个点发现自己没记清。后来就压抑这种欲望到做完题后再看。



8月15号做了NBME16,错了12个,650/259,都没有压线,心里基本有底了。此时全职备考已进行了2个月,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我一般一天学9-10个小时,周六晚上休息,但每周总会有其他一两个晚上看不进书,导致囤积起一套套没对完答案(主要是未mark的题)的UW,而且缺乏危机感,到最后考试前还有十几套的未mark题的答案没对。

9月学校开学,琐事变多,期间UW正确率一度跌到72%,NBME成绩也有所波动。考虑到还没有做完UW, 所以依旧按部就班看书做题。这段时间可以感觉到水平的升高,对答案更快了一些,辐射更流畅。9月22号NBME18做了660/261, 开始进入到最后的收尾阶段,修补知识漏洞。

最后的冲刺阶段看FA以题目为出发点,自己联想到什么就去翻。试过从头到尾看第二遍FA,但由于时间紧,发现漏洞的效率低,所以放弃。之前听闻最后1个月可能会有看不进去书的状态,似乎也在自己身上发生。考前两周做完UW, 平均正确率88.3%。

9月27号连续开8个block的sim1+sim2, 相当酸爽,后面的block由于疲劳感正确率明显下降。sim1和sim2错题数相差不多,但分数分别是277(错12)和264(错14)。

后两周以一天一套UW错题、对之前剩下的答案、看FA为主。考前4天又模拟了一次连续7个block的NBME19+官方120,分别是720/273和90%,依旧在第五个block下跌。

分析原因主要是自己习惯在第四和五个block间进食,因为怕饿所以吃的有点多(一个面包+一罐八宝粥+一根香蕉+一块巧克力)导致腹胀。建议大家中间那顿少吃一点,可以匀到后面的block之间加餐(前提是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另外,官方120题目风格与UW和NBME明显不同,最为接近考试风格,建议大家多多体会,有利于在正式考试第一个block快速进入状态。

 
考试:2017年10月13日


买了考前两天的高铁,出发前又出现bug:登不上UW题库。浪费了一晚上时间也没弄好,心情很糟,担心去了北京没题做,状态下滑。另外还有剩下的几套答案没对。好在到了北京,换了网络又能够重新登录了。

酒店定在京仪大酒店,网络还算稳定(偶尔断线),非常安静,因此睡得不错。酒店离考点有点远,骑车15分钟,不过考试当天一般都会早醒,有充足的赶路时间。

考前一天把剩下的错题、不稳的知识点看了一下,仍有许多未完成的计划,然而保持休息和状态最重要,于是11点30睡觉。虽然带了唑吡坦以备不时之需,但我个人吃了唑吡坦后第二天有点反应变慢,所以考前不太想吃。浅睡眠到凌晨3点醒了,戴上耳塞后深睡眠到六点一刻。泡好咖啡,下楼吃了自助餐,七点半出发去考场。

考场要求八点前到,当天好像只有我一个考U的。强烈建议不要穿带口袋的衬衣,否则每次安检都要把口袋翻出来。考场环境详见李骜飞的考经(☚点击姓名可查看考经)。

我被安排在坐里面的坐位,戴上耳塞后不会受到别人点鼠标或进出的影响,每过10分钟监考老师都会进来溜一圈。一开始的tutorial可以快速跳过,跟官方120的tutorial一模一样,主要调节一下耳机即可,这样能多省出时间休息(tutorial 15min, 休息45min, 我大概有58min的休息时间),可以每个block都去休息。

第一个block开始的时候心跳还没有平复,但总体感觉不难,剩了15分钟左右查完全部题目。

第二个往后难度有提升,中间的blocks脑子也不如开始时灵敏,最后剩的时间仅六、七分钟,没有查完mark的题目。好在我平时做题走的不是快速做完然后检查的路线,尽量第一遍细心一些,但此刻仍有担心,会在未检查的题目里出现低级错误。

感觉带书来考场是个错误选择,手贱去翻了不确定的题目,结果发现错了两道,对心情有影响。其实带书没啥必要,毕竟考过的点一般不会出现第二次。

第四和第五个block之间吃的又有点多,没控制好饮水量,导致第五个block很想上厕所。

最后一个休息时间过于悠闲,回来的时候发现休息时间仅剩数秒,开始做题的时候考试时间已经浪费了20秒,好在最后一个block比较简单。

整体考试进入状态较快,有不确定的题能通过推测和排除选出答案,还有一些是真的没辙。有两道题是复习的时候常常记混,最后栽在了上面。有曾经做过的原题(但是记不清是NBME、官方120还是UW了)。

遇到见过的答案选项要细细审题,有可能题干有变化。尽量不要选闻所未闻的选项,除非你非常确定其他选项不对。我遇到不少行为医学和生物统计的题,可能是我这方面表现不稳定。现在主要的担心是在没有检查完的题目里存在低级失误。

要说遗憾肯定是有的,如果再多一个月,把后期冲刺的压力匀开一点,多沉淀一下可能会更好。但再拖下去又会有耽误后面的计划,所以就这样结束Step1吧。


看书:

  • FA:完整的一遍,对答案中不断翻看
  • Usmle Rx: 配合着看了FA各论部分
  • 病理:pathoma+视频*1, goljan*1, Robbins题库
  • 生理:BRS*1
  • 药理:Kaplan *1, Kaplan 视频*1
  • 微生物:Kalplan *1, Kaplan 视频*1
  • 神经解剖:High-yield *1
  • 生化:Kaplan *1
  • 行为医学:Kaplan *1,Ethics 100做了一半,BRS挑着看了伦理学部分
  • 免疫:没有专门看,挑着Kaplan的看了一点
  • 解剖:没有专门看,挑着High-yield看了一点
  • 组织学:没有专门看书
  • 胚胎学:没有专门看书


Checkpoint:

  • Kaplan overall:86%
  • Kaplan Sim1 (2017-7-1):89%
  • Kaplan Sim2 (2017-7-10):90%
  • UW overall:88.3%
  • NBME16 (2017-8-18):650/259
  • NBME17(2017-9-2):620/252
  • NBME18 (2017-9-22):660/261
  • UW sim1+sim2 (2017-9-29,连做):277,264
  • NBME19+官方120(2017-10-9,连做):720/273, 90%




正确阅读考经(beta版):


考经,不是循证科学范畴的single case report,而是一种个人传记文学(属于anecdote类型,在循证水平上属于最低的)。


百歌医学通过《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1.5)☚点击阅读,为大家提供了可信度大于3.0分的考经,即作为第三方来确认考经"是否为真人真事真成绩单而写成的真考经”,而非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杜撰拼凑的虚假考经。但考经本身的个人传记文学属性是无法通过《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而改变成为single case report这种最基础的scientific evidence的。


所以,在同学们阅读时,请注意考经这种个人传记文学“在全面性和准确度方面存在的先天误差,在可重复性和普适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故,考经作为一种鼓舞斗志的文学作品是合格的,考经作为指导USMLE考试的学习复习是有潜在危险性的。


请所有真正复习准备USMLE考试的同学,严格遵循路标系统(来源于cohort study和case control),按部就班完成“做题 + 精讲 + 按时高标准通过checkpoint”的循环,这是正确的guideline。


PS:《正确阅读考经(beta版)》是2018年1月12日新出现的配合于《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进一步指导大家正确精细准备USMLE最初版,今后会逐渐更新为正式版。


by 百歌医学


2018年1月12日


#USMLE考经#考生更详细信息:


END





标签:USMLE考Ustep1考经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