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h经前传(上):美国住院医师申请定位(by 李嘉华)

发布时间:2012-05-11 12:03
作者:李嘉华
来源:http://baigemed.com/usmle-exp/match/7893/


前言:这里的Match经是指2013年Match经。Match经前传!没错!

百歌医学一直提倡USMLE考经和Match经都要有出结果前和出结果后两份,而且最好“前传”是伴随着作者的经历撰写的,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Recall bias和BSO bias,为读者提供最好的参照,也使经验最具有参考和研究价值。虽然胡向欣的2012年Match经已经是非常详尽地记录了一个医学生是怎么一步步从医学院走向Match成功的,但它还不算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前传+后传”模式的Match经,其他的考经和Match经的可用性就更不用说了。

我认为造成CMG Match经历神话化和不可复制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科学地记录下来当事人在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选择的。之所以没人这么做,可能是当事人并不意识到记录当时一念之间想法的重要性,又或者没有时间做或兴趣做,但更可怕的是当事人脸皮薄,根据事情结果的好坏而有选择地回顾出经验来,这正是CMG Match神话化和不可复制的根源,也就是不可信的来源。

我自从fail过CS之后,脸皮厚得很,只要我“尽人谋之事”,即使结果不如我想的那样,我也不觉得丢脸。而且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Match准备的经历及想法记录下来,因为:

第一,老一代CMG的经历和Match途径,已经不适合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一代CMG了

第二,作为新一代CMG,我的潜力究竟有多大,我的想法跟所遇到的现实有怎么样的差距。这些可以通过这个前瞻性自我研究得到回答

第三,为新一代CMG的Match路标系统准备数据

冲着上述三条原因,不管我最后Match成功与否,我的文字都会对新一代CMG有参考价值。

正文

住院医申请的定位,是决定性因素,直接与如下四方面内容相关
  • 决定了整个申请Package基调
  • 影响Program的选择范围
  • Personal Statement的撰写
  • 跟谁要一封什么样的推荐信

经过之前三年多的观察,经过科研和创业的洗礼,我逐渐清楚我想要的东西:Academic physician。

我想在此分享三个方面:

第一、我对美国医生职业方向的了解

美国医生的在医疗职业方向上有四个主要方向(非医疗的不谈,比如做科主任、做校长、做CEO之类的):

  • 自主执业者或者老板阶层:最常见的就是医生自己开业做老板的Private Practice Physician
  • 雇员阶层,有两层三类:
    • 受雇于非大学医院:做全职临床工作的医生(Staff Physician,常见的叫做Hospitalist)
    • 受雇于大学医院或者医学院:
      • 做全职临床同时含有教学工作的医生(clinical-track Faculty Physician)
      • 做全职科研和教学,同时兼职临床的医生(research-track faculty,一般又叫tenure-track faculty)

Staff physician和faculty physician的区别是:staff是职员,代表一份工作,没有学术头衔,而faculty是教员,有各级教授头衔。其中,clinical-track faculty一般不属于tenure-track,意思是即使有Professor头衔,也不是终身制的,而research-track faculty一般都是tenure-track的,意思是一旦成为Professor,在该大学里面,该职位就是终身制的。一般clinical-track和research-track的physician都称为academic physician。

如果把private practice拿出去,在一个大学医院的体系下,入职难度和在同行中的地位是tenure-track (research-track) faculty > non tenture track faculty (clinical-track) > staff physician。

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是跟从事的临床工作的多少呈正相关,tenure-track physician需要用80%或以上的时间去做research,所以可能是赚钱最少的。(具体各种方向赚多少可以见:http://www.medscape.com/features/slideshow/compensation

新一代的CMG肯定有想在医学事业上做出成绩,而把赚钱放在次要位置的人,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更关注academic physician,专门为此向我的老板(是一个academic physician)的作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得知:“做academic physician一般都需要在好的大学做fellowship训练,而好的fellowship训练的获取跟residency program有相关性。”

一般而言,community based program比university program更难进入大学的fellowship。需要提醒的是,之前老CMG无论residency在哪里做,做fellowship的比例都不低,是因为他们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经验,而缺乏研究经历的新CMG,申请residency时就要问问自己是否对academic career情有独钟,如果是的话,residency program就要慎重选择,要把那些fellowship rating低的program往后排。

再进一步,clinical-track和research-track的差异在大学医院里,research-track比clinical-track更难进。

因为research和clinical是两种不同的天赋,医生们在医学院毕业到住院医师期间,都是主要训练clinical部分。而大学医院之所以是大学医院,优势就是在于科研方面。而那些clinical天赋全开的人,基本都是要去Private Practice或者做Staff Physican的。

所以到了这个大学医院的层面上,一般能够进research-track的求职者都肯定够资格去clinical-track,又或者research-track做不下去的话,转clinical-track也是没问题的。但是要进research-track或从clinical-track转到research-track,需要相当好的研究成果,甚至已经有自己的funding。research-track之所以难进是因为大学招一个research-track的physician需要给价值50万到100万的startup package,来帮助这个人建自己的实验室,是一笔很大的人才投资,以期待这个人日后能够申请更大笔的科研基金作为投资回报。

这个概念与我之前理解的“做不好临床才去做科研”很不一样,看来有资本去做独立科研的医生是非常有范儿和面子的!

我的老板还提到research-track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有“Protected time for research”,意思是你的工资由科研经费出,你不需要做临床来赚工资。比如大学给同一个等级的clinical-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和research-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的年薪都是10万,前者就需要每周临床工作5天包括on-call,而后者可以每周4天坐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写grant,只需要做1天的临床工作,on-call也不多。

最后,我问:“如果将来想做这个research-track,那我的residency应该怎么定位?”

老板说residency的作用不如fellowship大,你现在的目标只要是大学内科的residency program即可。而肾内科的fellowship难度属于中等,Top10的fellowship program招的人一般来自一般大学的residency program。老板给我看了近期两个来KUMC面试的fellow简历,他们都是IMG,residency在不太知名的university program做,而fellowship一个去了Brigham and Woman Hospital, 一个去了University of Alabama。

第二、我为什么想做research-track physician

我自己的特点:

  • 从兴趣上看,我自己对医学教育很感兴趣。对做别人想不到、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也很感兴趣。但是,我对一般日常医疗和值夜班兴趣不大,喜欢比较flexible的工作时间。所以我觉得tenure-track physician比较适合我。
  • 从工作能力上,我有比较系统的basic research training,设计课程、讲课排课在百歌医学这些年来也是熟手和老手了。但是我不太能耐受长时间工作,不太耐受重复工作,也让我偏向research-track physician。

基于这个分析,我会选择大学内科的Program作为Residency的首选。

第三、我对上面这个选择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定位和真正的program list不一样,定位更多是我想去哪里,我觉得我能去哪里的问题,而Program list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走“宁愿多花钱,也要有保险”的路线。我的program list还没整好,整好的时候会再专门写。

定位需要知己。知己方面,我对自己的分析是:

  • 我有非常好的USMLE成绩(Step1 258, Step2CK 262,但CS fail过1次这可能会成为一个污点)
  • 有研究经历和文章
  • 有美国的PhD学位
  • 有好的推荐信(大部分跟临床无关,可能有一封是关于临床的推荐信)
  • 毕业年限短(申请时是3年)
  • 有非常独特的创业和工作经验(百歌医学)
  • Visa: 我对visa无偏好,J1和H1均可,J1应该是可以拿到的
  • 其他:近期的Cleveland clinic轮转把最后一块短板给补上了。

我认为这个package应该可以去Top50的大学内科program,可以冲击Top10的(我脸皮厚,预测错了不害羞)。知彼方面,我知道大学program更看重研究经历和教学经历,我精心准备了(当然,这是我终身的兴趣,不是为了住院医而做的)。另外,我咨询过老板,问这个package可以去哪个层次,KUMC找的是什么档次的人?老板说可以定位在和KUMC一个档次的大学program,KUMC IM今年招进来的人有40% IMG,他们有些还不如这个package。

当然,这个定位有可能跟第一次考CS一样,是我自视过高了,所以风险也要考虑到。最差的结果是定位太高,Match不上。我觉得这个结果我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自己喜欢教学和科研超过日常临床工作,如果去了NYC的malignant IM program,我不一定受得了那个临床工作强度,所以与其match到那里,不如我回国在百歌医学当讲师,又或者继续在本实验室当1年博后来年再战,又或者是开车环游美国国家公园,甚至呆在家做煮男奶爸。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后备计划,定位高点也不怕。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Take home message:

  • 有“前传+后传”的考经和Match经最可靠
  • 老一辈CMG的Match经验可能不一定适用新一代CMG了,我们新一代CMG要科学地记录下新的Match经验
  • 定位影响Residency program的选择、申请文书的准备。如何定位一定要问清楚自己究竟最喜欢干什么,最好尽可能抛开金钱的因素想。
  • 抛开自己开业,从做医院雇员的角度看,入职难度和在同行中的地位是tenure-track (research-track) faculty > non tenture track faculty (clinical-track) > staff physician。但收入可能是tenture-track faculty最少
  • Research-track faculty转职做clinical-track faculty比较容易,但反之则比较难。有资本去做独立科研的医生是非常有范儿和面子的!
  • 一般来说,一般大学的内科residency是可以去Top10大学的肾内科fellowship的。
  • USMLE高分,有PhD学位,毕业<5年的新CMG可以定位于一般大学内科Program
  • 定位更多是我想去哪里,我觉得我能去哪里的问题。定位要知己知彼,要想到最坏的后果及后备计划。
  • 定位和真正的program list不一样,无论定位多高,只要经济条件允许,Program list“宁愿多花钱,也要有保险”

 李嘉华

百歌医学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络baige.contact@bug-online.org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